對於如何重塑未來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降低園區管理運作成本,眾多與會嘉賓一致提出了一個新思路:發展智慧園區。資料圖片
  京津冀協同發展目前已經成為政府、企業以及民間的關註熱點,而產業園區則是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大背景下,京津冀產業園區的發展存在著怎樣的問題?又將去向何方?在由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等機構舉行的“京津冀產業園區的發展與規劃——集約與高效”2014(冬季)崇禮中國城市發展論壇上,各界人士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產業園區應改變粗放式增長
  與會專家認為,目前河北地區的產業園區發展依然是以粗放式增長為主,資源浪費嚴重,已經不符合京津冀協同發展所要求的集約、高效、環保,因此轉變增長方式迫在眉睫。
  “在我國經濟要素資源當中,最稀缺的就是土地資源。”國家發改委城鎮中心副主任喬潤令在論壇上表示,“工業用地的使用效率低下,更是加劇了土地資源的緊缺。”據他介紹,我國工業用地平均占比為城市總用地面積的40%-50%,產出效益又非常低。而國外一般城市的占比最多也就是10%-15%。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則認為:“河北的產業園區,在走城市發展的經營模式,低價提供工業用地,通過房地產開發來進行補償。但是現在的大環境下,土地成本在上升,勞動力成本在上升,補償的唯一條件——房地產的發展趨勢在逐漸下滑。這樣的產業空間需要重塑。”
  李鐵表示,降低產業園區成本的路徑主要有兩條:第一,更多地通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來釋放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空間,降低政府的成本。第二,產業園區民營化,減少政府這種干預和對資源的過分浪費。
  中國宏泰產業市鎮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允也認為,民營企業在產業園區的運作上更加靈活,可以採用以股權換產權、或者股權換服務等方式來吸引更多優質產業的聚集,也能夠為有活力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服務。
  建設智慧園區是發展趨勢
  而對於如何重塑未來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降低園區管理運作成本,眾多與會嘉賓一致提出了一個新思路:發展智慧園區。具體來說,是運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園區的使用效率。他們認為,目前我國的硬件技術已經足夠發展智慧園區,主要阻礙在於規劃層面。
  神州數碼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李繼剛認為,中國現在的智慧城市建設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面向未來,沒有給未來留下發展空間。智慧型產業園區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要有長遠的考慮,發展不能急功近利。
  “智慧型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在中國還有更廣泛的空間。”李鐵也指出,產業園區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完成對園區的管理,園區數據系統通過雲平臺實現大數據整合,把園區和全國的企業、產業和世界的企業、產業有效結合起來,是未來產業園區發展的大趨勢。
  IBM大中華區副總裁、首席市場官周憶也認為,“IT技術在未來產業園區建立過程中將具有重要地位。”她以寧波港園區為例,詳細介紹了智慧園區理念對寧波港物流管理起到的作用。據她介紹,目前,寧波港已經建立了一個以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技術為基礎的物流網。依靠這樣一個智慧物流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大量數據的採集和實時分析,有效地監控物流過程的每一個細節。
  “運用這樣一個高效的管理手段,雖然花了些錢去建設你的數據中心,但帶來的投資回報也是相當可觀的。”周憶稱。
  ■ 個案
  延慶:新能源產業帶動生態涵養區發展
  在京津冀大發展、產業大調整的格局之下,每一個地方政府都有進一步加快產業園區發展的衝動,然而在政策劃定的生態涵養區,其經濟發展一直以來都受到環境保護的制約。如何在經濟與生態這一“矛盾”中尋找到平衡點,一直是業界關心的話題。而延慶作為京郊最重要的生態涵養區,其發展路線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據北京市延慶縣委研究室主任楊國柱介紹,目前延慶的開發區有24個,發展20多年了,最好的一個契機是2012年中關村園區擴區。在延慶建立中關村分園後,能夠享受中關村一系列的政策,發展速度加快。現在我們園區的註冊企業大概有520多家,實體企業有99家,就業人口大約是兩萬多人,稅收8個多億。延慶近幾年著力打造的是新能源產業。雖然目前從這一批企業的發展程度看,基本上還是停留在製造、加工組裝環節,高附加值環節還比較少,不過如果能夠融合利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調整優化的機遇,又有著申辦冬奧會的歷史性契機,還是有希望把水平提高上去。
  據瞭解,目前延慶已經和中關村發展集團簽訂了一個共同開發建設的框架合作協議,而目前這個園區,正在成為北京市一些新能源產業的示範、應用、研發、製造、生產聚集地。
  ■ 對話
  “城市病”需要通過利益再分配疏解
  不僅僅是京津冀區域,中國的城鎮化發展也還面對不少難題,比如經濟增速放緩會不會影響城鎮化發展趨勢?戶籍制度的改革突破口又在哪裡?針對這些問題,中國城市和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新京報:目前中國的城鎮化發展處於一個什麼時期?經濟增速的下滑會不會對城鎮化的過程造成影響。
  李鐵:根據西方國家的發展經驗,經濟增長和城鎮化水平一定是正相關的。因為城鎮化一定會帶動非農人口就業。我們的城鎮化現在依然處在高速增長期,城鎮化率約為53%,這意味著在未來50年內我們的城鎮化趨勢不可阻擋。不過經濟增長水平只會影響到城鎮化的速度,但是並不會影響整體趨勢。
  新京報:城鎮化過程中戶籍制度改革應該怎麼突破?
  李鐵:戶籍問題的解決,比較大的阻礙在於利益的固化。中國特色的戶籍制度,已經形成了30年的積累和利益矛盾,因此要循序漸進。拿北京來說,北京有1300萬的戶籍人口,800萬的流動人口,如果解決那800萬人口會影響到1300萬人的福利,目前主要的反對聲音還是來自於民間。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時候,還是要講究在嚴控的角度下逐步釋放。
  新京報:目前北京等大城市的城市病如何解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樣的大城市病複發?
  李鐵:這其實涉及一個城市功能的疏解問題。我們需要通過利益再分配、基礎設施再配置的方式,將流動人口分流到周邊的中小城市群去。城鎮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但是也帶來了社會矛盾。但是社會矛盾不是一下能夠解決的,因為利益結構之間,群體之間的觀念衝突需要時間來化解,但是從目前來講,第一步畢竟已經走出了。
  新京報:對於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鬼城”問題,您怎麼看?有沒有什麼方法來避免“鬼城”的出現?
  李鐵:中國的城鎮化是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進行矯正的,經過15-20年的教訓之後反過來進行矯正。比如說望京,望京以前被說為鬼城,但是現在沒有人說它是鬼城了。剛剛蓋起的時候沒有人考慮服務業的發展,但是當30萬人口聚集之後產生了服務業的需求,這就使得很多投資者進入,改變了這一區位原有的狀況。使得鬼城變成了活城。我們和西方不一樣,西方是在一個時段內完成,而我們是在不同時段完成的。
  新京報記者 陳禹銘  (原標題:李鐵:河北產業園區空間需重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b10cbfjg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